计葵生:互联网金融的“跨群、跨地、跨业、跨境”机会

2015/07/13来源:财新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跨群、跨地、跨业、跨境四个机会,同时还要看资产端和资金端两个风险点。”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7月12日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谈了上述观点。
  他首先从“跨群”来谈互联网金融的机会。计葵生提到,中国居民个人财产总量超过100万亿,若将个人财产分为三段,可以投资5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有1200万人,他们的整体财产有40万亿。中间客户能够投资1万到50万间,这7000万人的整体财产规模接近10万亿。剩下的可以投1万元以下的大众客户代表了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他们控制的财产量是45万亿。
  计葵生的数据表示,陆金所的高端客户贡献了较大的投资量。他透露,去年至今年一季度,陆金所整体投资量超过1000亿元。其中,在平台上投资50万以上的客户占整体客户数的11%,是整个交易量的74%;中间客户占客户群的47%,占交易量的25%;大众客户占投资客户数的42%,交易量只占到0.4%。
  计葵生对此表示,未来陆金所的客户会从高端往下走,把钱投到需要的地方。他发现,资产端风险较高的产品都卖给了较低端的客户。计葵生认为应该有更好的逻辑,其中的机会点一定和“跨群”有关,同时要把标准提高、透明度提高,才能在低端的市场发展。
  第二,较明显的价值是“跨地”。他认为过去二、三十年的问题在于,很多银行从二、三级城市获取存款,再贷给东部地区使用。根据陆金所做P2P的数据,计葵生发现2/3的投资人来自一级城市,借款方有4/5来自二、三、四线城市。所以,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地的资源分配平台,能够高效地为需要钱的人和有钱的人搭建桥梁。
  第三个是“跨业”。“未来很大的市场来自机构之间跨业的需求。”计葵生说道,不论是信托保险,或是银行、私募基金间的市场,未来都会有互联网技术和更低的成本将它们打通。
  他表示,迄今为止跨业交易还不充分的原因在于标准化问题没有得以解决。他打比方说道,一般的保险公司如果想购买某银行的资产,看不清这项资产的风险有多大。如果保险公司像银行一样再调查一遍原资产的品质,不仅不擅长还会抬高自己的成本。“其实资产可以模块化,经过证券化后,能够看清资产来自哪里、劣后怎么实现,跨业的交易很快就能实现。”计葵生说。
  计葵生还提出互联网金融第四个价值在于“跨境”。他个人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机会将和资产有关。据他观察,跨境将会有两个方向,第一,很多国内资产将会通过互联网技术到国外出表;第二,国内的人和钱想投到国外去,例如会经过互联网渠道解决跨境的支付结算等便利性问题。
  鉴于互联网金融含有金融的特质,计葵生认为好的平台不仅能带来价值,还要解决两端的风险问题,分别是资产端和资金端。
  “一端是从左边看资产端,要确保资产的真实性,以及将真正的风险状况透露给投资方,同时确保交易合同在法律上的执行能力 。”计葵生表示。他还说,基于多样的客户群,可以按照不同资产风险做不同的匹配,按照他们对非标资产的了解、投资的经验,慢慢扩大其可投资的范围。
  计葵生指出,另一个重要的风险问题在资金端,既要确认资金来源的真实性,还要解决资金匹配问题。他说,未来还要依靠大数据、更多分析来了解这两端风险到底有多大,慢慢地给它一个更明确类似评级的判断,让投资人可以清楚地面对资产和融资需求存在怎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