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孙国峰:人工智能监管可以更好识别金融风险

2017/07/12来源:华夏时报

随着FinTech的快速发展,其对传统金融金融机构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其累积的风险将有可能是系统性的。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监管有可能会更好地识别与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孙国锋看来,RegTech可以定义为“科技和监管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将科技运用于监管。而RegTech涉及到三个方面主体:一是监管机构,负责制定监管规则;二是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科技公司,行为需要符合监管合规要求;三是RegTech公司,可以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满足监管合规的要求提供服务。具体可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些新兴技术。

他认为,人工智能有可能是RegTech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可以解决监管者的激励约束问题,避免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而导致的监管不力问题。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使得监管具有更高水平的全局优化计算能力。在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人工智能有独特的优势。

孙国峰提出,当前,中国RegTech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由金融监管机构自身独立研究和开发RegTech的系统。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将RegTech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外包,金融监管当局可以提出需求,由专业的RegTech机构进行开发设计。三是金融机构或Fintech公司开发RegTech系统,由金融监管机构进行选择、整合、评估,也可以聘用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形成适用于整个行业的RegTech系统。

第二,推动金融数据标准化。由于Fintech公司仅局限于自身数据时,很难进行有意义的金融创新,导致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应牵头制定整个Fintech行业金融数据标准,并整合整个行业的金融数据。

第三,监管当局要制定相关的规则、标准。金融监管部门应负责制定完整的Fintech行业监管规则、行业技术标准,有效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

第四,针对中国如何发展RegTech,首先,要完善金融监管的双支柱。一方面是微观层面的功能监管。要建立Fintech行业监管规则,要实现风险监管的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要进行穿透式监管,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最终的投向,穿透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要通过宏观审慎的监管,采取逆周期的操作,避免顺周期的风险。

第五,从RegTech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金融科技整个行业有必要分担一部分监管当局发展Regtech的成本,将此视作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支出,实现金融科技监管成本的适度内部化。

第六,加强RegTech的国际合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导国际Regtech新技术在我国落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Regtech发展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可防止跨国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

孙国峰认为,实现监管成本内部化,有利于解决监管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有利于缓解金融监管中的不公平性问题,有利于构健公平、有序、竞争的金融科技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