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2来源:搜狐财经
2014年7月19日-20日,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召开,搜狐财经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参与了全程报道。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单建保表示,他希望传统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是长期共存的关系,而不是取代的关系。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银行业的改进和能力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客户的拓展和维护,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培育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各家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的在线替代率都在持续增长。如何合理规划网点,是商业银行现在的一个挑战。
他提到,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尝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如聚焦银行和开放平台的探索。但是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端多局限于本行或本金融集团的产品,很少有突破门户界限的产品资源整合。这对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面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制约因素。他希望银行业可以突破门户之见,共建几个开放平台,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资源变成一种定制化的产品放到平台上。
以下是部分文字实录:
单建保:这次经常听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颠覆或者是银行的寿命有多长。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来讲,我希望传统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是长期共存的关系,而不是取代的关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银行业的改进和能力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客户的拓展和维护方面,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培育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地这些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银行的变化,这么多年来也很大。比如说拿一个柜台业务的在线替代率来讲,这个指标在各家商业银行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到现在位置依然保持着快速提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刚才钟老师提到了商业银行网点建设的意见,我都同意,这实际上也是对银行的挑战。现在的商业银行面积都偏大,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的行为模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客户对银行物理网点的依存度在持续递减,银行网点的内在价值也在持续递减。10年前我们选择物理网点,当时说的是服务半径,当时设计只有500米,现在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的服务半径远远不止500米,甚至可以做到5000米也没有问题。现有网点的密度、面积、功能规划,可能将来对我们银行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怎么优化存量网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商业银行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比如最主要的两种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就是聚焦银行和开放平台的探索,很多银行都在做。无论是直销银行还是开放平台,这两种银行做的都有共同特点,客户端是开放的,通过互联网技术很容易把产品和服务推介给广大社会的客户,而不局限于本行的客户。另外一方面,在产品端,我们相对来讲是封闭的,到目前我看到直销银行业好、开放银行业好,在产品端或者是局限于本行的产品,或者局限本金融集团的产品,很少有突破这种门户界限的产品资源整合。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相当于我们在网上开了一个商店,客户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商店里可以供应的产品寥寥无几,直接影响了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面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的提升。我认为,这是对银行业的又一个挑战。今后,我也希望银行业可以突破旧有的观点,突破门户之见,能够大家共建少数1、2个,或者是2、3个,不能太多,有几个开放平台,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资源变成一种定制化的产品放到平台上去。金融开放平台上如果可以形成一种适销对路的、产品丰富的、专属金融产品集市,银行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展现出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将会逐渐得以释放。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简介: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致力于新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举办,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研究院的宗旨是:探索国际金融发展新趋势,求解国内金融发展新问题,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