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2来源:财新
“中国互联网金融,以及P2P面临的本质困难是什么?”在7月11日开幕的2015年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信而富CEO王征宇这样问道,“为什么几千家P2P从业机构加在一起,借款人数只达到百万级?”他表示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没有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获取客户的手段,“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所谓的P2P就还没有破题。”
他随后表示:“我确定地说,很多机构还在寻找自己的业务模式。行业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大家都一致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大家可以遵循这样一种原则和这样一种做法。”
SFI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评估报告•2015》显示,中国的P2P业务已经取得较大突破。报告指出,P2P平台的年度新增贷款有较大增长,2014年比2013年的新增贷款翻了一番;P2P平台累计借出金额在“稳定上升”。P2P平台资本金出现“爆发式增长”,从2014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1季度,一半平台的注册资本金增长率超过500%。不过,在今年的外滩峰会上,许多从业者均表示P2P平台上的出借人数量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 P2P行业的贷款集中度很高,有近一半的平台前十最大客户贷款余额之和与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30%。据报告发布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说,这都是由于P2P业务原先在中国的门槛非常低、许多平台规模很小的缘故。
就其营业模式来看,由于“P2P平台尚不能与官方征信体系对接,而商业征信机构还不成熟”,因此一些大型平台的线下网点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这种现象或可以印证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的观点:“中国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它的内容是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只不过批了一个互联网的外衣。”
被互联网金融行业给予厚望的大数据,同样在P2P平台的征信机制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人人贷创始人杨一夫认为:“我们目前真正在业内看,这件事情没有大家想象得或者理解得那么理想。实际上对信用这件事情来讲,用传统的数据使用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平安陆金所副董事长杨晓军同样表示,在风险管理方面,P2P平台很多还是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但是放款速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更高的速度。
关于如何为P2P平台寻找投资人出借资金,汇付天下董事长周晔提出了他的想法:“中国注册的私募基金,应该超过1万多家了。按照这个速度,相信未来的3到4年,会有4到5万家。大量的资产管理公司业务也在迅速地扩大。如果我们把传统的金融,包括银行和私募基金,与P2P资产方有效融合起来,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人。”
对此,钟伟教授则提出了略有不同的设想:“我个人理解,P2P平台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再界定谁是借款人、谁是出借人,这个角色随时都可以变。基于这样的想法,P2P在中国最有可能打破的,或者获得进展的是在两个圈子:第一个是亲属,第二个是熟人。”
钟伟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去中心化,让自然人可以自由地在平台上选择放贷或贷款,最终让平台上最优秀的人脱颖而出,成为“伟大的银行家”;而如果继续按目前的结构发展,“就像我们报告所呈现的,你的P2P平台会越做越像工商银行,但你永远赶不上工商银行”,他说。